来源:保险秘闻
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财险”)又有两地分公司获批撤销。4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到,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批复称,同意史带财险撤销重庆、湖北两家分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已有福建、安徽多地的分公司告别历史舞台。经营方面,保费规模10亿元量级的史带财险,净利润规模同样较小,不过,在净利润陆续在多年下滑后,2023年、2024年迎来正向增长。
此次再度撤销分支组织,史带财险有哪些考量?对于主打非车险的该公司而言,又有着怎样的布局“算盘”?七家分公司接连撤销
4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批复显示,同意撤销史带财险重庆分公司和史带财险湖北分公司。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接到批复文件后,史带财险重庆分公司以及史带财险湖北分公司应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于15个工作日内向重庆金融监管局缴回许可证,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早在3月,史带财险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湖北分公司和重庆分公司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自撤销批准之日起失效,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再以上述组织名义召开业务。自即日起,两家分公司不再承揽新增保险业务,原保单继续有效,直至保险期限到期且相关理赔工作完结。同时,为保障客户的权益,公司给予批改、退保、查勘、定损、理算等相关服务。
与大多数保险公司分支组织不断扩张不同,史带财险的多家分支组织却在接连告别当地市场。2022年,该公司曾撤销4家分公司,包括苏州分公司、福建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和宁波分公司。加之2024年撤销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该公司在五年时间里,合计撤销了7家分公司。
现在,史带财险的分公司仅剩6家。官网显示,6家分公司分别为上海分公司、浙江分公司、江苏分公司、青岛分公司、北京分公司和广东分公司。
对于一家保险公司而言,撤销分支组织虽有助于精简组织、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市场覆盖面缩小,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削弱。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对于史带财险而言,撤销分支组织,尤其是省级分公司,或因地区业务亏损、业务结构调整以聚焦优势市场、削减运营成本以及互联网业务开展降低线下依赖。对公司而言,短期可实现降本,而长期或影响市场覆盖与品牌力。对消费者而言,虽然服务便捷性受影响,但保单权益仍会受到保障。
对于史带财险而言,下一步是否有其他分公司面临撤销不得而知,但拥抱线上销售渠道成为一大趋势。2024年,史带财险发布的两则公告显示,自2023年8月1日起,史带财险开始销售互联网个人旅行险;自2024年3月14日起,史带财险开始销售互联网团体人身意外险。自2024年12月1日起,史带财险将重新召开互联网人身险自营业务。
记者注意到,史带财险是为数不多在天猫开设旗舰店的险企,记者从该公司的天猫旗舰店分析到,该公司将险种分类为签证保险、旅游险、健康险等,但该旗舰店现在并无产品在售。
2024年再度承保亏损
史带财险前身为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继顺利获得两家子公司定增入股后,2014年,史带集团从上海国际集团等公司手里接过大众保险39.19%股权,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史带财险。
现在史带财险已成为史带集团在中国的成员公司,注册资本金14.325亿元。从经营范围来看,涵盖意外健康险、财产险、责任险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财险公司将车险当作公司的主力险种,史带财险曾于多年前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车险业务。
近年来,史带财险业绩呈现明显波动,2017—2022年,该公司虽处于盈利状态,但净利润一度从0.6亿元陆续在跌至0.04亿元。2023年和2024年,该公司净利润有所增长,其中2024年为0.38亿元。
从业务规模来看,史带财险与动辄保费收入数十亿元的中大型财险公司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2024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为10.27亿元。
综合成本率是经营财产保险公司的一大衡量指标,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财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如果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则意味着保费收入未能覆盖支出,承保端面临亏损。2024年,该公司综合成本率再度超过100%,为100.81%,意味着承保亏损。此外,202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大险种的责任险、意外险、货物运输险均承保亏损,其中第一大险种保费收入1.22亿元,承保亏损0.06亿元。在刘春生看来,史带财险欲减少承保亏损,可优化产品策略,科学定价并开发新产品;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流程、降成本、提高理赔速度,拓展业务渠道。
放眼市场,财险公司承保端亏损一度成为常态。在业内人士看来,离不开相关公司实行承保管理,控制业务质量;聚焦市场细分领域,创新保险业务,避免顺利获得价格竞争获取业务;实行自身的费用控制管理,探索“减费增效”举措;也可以优化再保险方案,降低自留损失,争取更多的分保佣金来分摊业务经营的费用开支。
总经理空缺近四年
当前,史带财险总经理一职不断仍处于空缺状态。
根据该公司相关公告,谭海涛自2021年6月21日起担任总经理。时隔数月,该公司再度发布公告称,经公司8月25日召开的第七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顺利获得,谭海涛2021年8月25日起不再担任总经理。
后续,钟向宁自2021年9月9日起担任该公司临时负责人。2022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的简历显示,钟向宁已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该公司总经理一职空缺至今。
据分析,钟向宁身兼多职,其自2022年6月23日起担任史带财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于2018年1月担任公司财务负责人;之后的2020年7月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在业内人士看来,总经理作为公司的核心管理者,其空缺可能导致决策效率降低、战略方向不明等问题。对此,保险公司应尽快选聘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总经理人选,确保公司高层管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应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
根据《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险公司总公司总经理、总精算师、合规负责人等不能履行职务或缺位时,可以指定临时负责人,但临时负责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个月。同时,保险公司应当在6个月内选聘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正式任职。
刘春生表示,总经理长期空缺,可能会导致一家保险公司战略决策迟缓、人才流失、竞争力下降。因此亟须完善内部治理,明确职责;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明确临时负责人权责;加强与监管沟通,并尽快选聘总经理。
需要关注的是,史带财险下一步或将迎来大变身。2024年底,史带财险公告称,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已顺利获得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2.5元/股的价格收购公司原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持有公司股份1120万股,占总股本的0.78%)的股权。现在,股权转受让各方已签署交易协议。
据分析,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史带财险现在唯一中资股东,持股0.78%。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如果股权转让获批,史带财险将变为外资全资公司。
北京商报记者就分公司撤销、总经理空缺等问题致函采访该公司,截至发稿,该公司未进行回复。